第九章家史_欢乐颂H
笔趣阁 > 欢乐颂H > 第九章家史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九章家史

  付氏道:“还有一种可能是他也觉得老四的租子高或是觉得累真不想租了,那他也该是把地还给老四,老四想佃给谁,他自己做主,大哥私下和你说,老四要是不知道,他会咋想?所以大哥一人找你说,你还真不能同意。”

  赵兴有问道:“这么说老四的地不能种?”

  付氏道:“也不完全是,要是大哥和老四当着咱爹的面和你说,就能种,那说明他们都商量好了,大家伙也就不能有啥矛盾了。”

  庆文道:“看现在这样,怕是不太可能。”

  赵兴有道:“大嫂这一提,俺还真觉着咱家地少,是该佃些来种。庆文过年都十四了,过两年盖房说亲都是要花钱的,咱家又有牛,每年多种十亩八亩地应该能成的。”

  付氏道:“他爹,你说的是这个理,俺也觉得佃地种可行。不过,往年咱村往出租地的就那几家,租户也固定,年前人家就说好了,怕是不好租了,俺想着秀水村离咱们村近,地也多,咱现在找人打听下,没准还能有没租出去的地。”

  赵兴有道:“成,俺明个就让周大哥留意着,他做木匠活,来往的人多,耳目比咱灵通。”

  付氏道:“让他刘婶也帮忙问问,她整天张家长李家短的,知道的也比咱多。”

  两人这就算说下了今年佃地的决定。

  第二天下午,刘婶没过来,秀萝马上打听起赵家的情况,她只知道自己家在青山沟村算是大家族,可什么来历还不知道。

  付氏正用浆糊把碎布头一层一层的粘在一起,是做鞋用的,那样能使鞋面挺括立体有型。

  见她有兴趣就给她讲起赵家在青山沟村的历史。

  原来赵家祖上是最早到青山沟村的住户之一。那是前朝末年,天下大乱,各路势力打来打去。中原地区十室九空,百姓实在没有活路了,纷纷携家带口出来逃难。

  赵家老太爷带着全家老幼十二口人也跟着逃离家乡。逃难的队伍走走停停,一路上被各路人马追赶、抢劫、盘剥……死的死,丟的丢,最后一家人只剩五口。

  他们一路向人烟稀少的地方跑,大部分难民或死了或找地方安顿了。赵家老太爷没有地方去,就打定主意跟着队伍。

  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来到一座叫凤鸣城的县城,队伍里的人也所剩不多了。县城地方不大,主要是人口稀少,难民决定就留在当地。

  那时朝廷已经无法控制天下局势,凤鸣城相当于没人管的状态,只要有能力谁占的土地就归谁。

  难民纷纷抢占无主的土地,对于当地人来说,他们总是外来的,肯定不受欢迎。赵家老太爷不愿去有人的村子,就联合了逃难路上认识,相处特别好的一户姓吴的人家,找到了这里。

  刚到这里时连路都没有,到处都是杂草和灌木,好在艾河两岸土地肥沃平整,他们烧荒种地,开路搭桥,盖房建屋。后来,又有人陆续搬迁进来,组成了村子,选出村长,第一任就是赵家老太爷。

  村名也是他取的,他也没什么文化,见周围山都是绿色的,住的是个山沟,就叫青山沟村。

  赵、吴两家最先来到这里,自然占据了艾河两岸大片肥沃的土地。

  传承到秀萝的爷爷赵原根是第三代,他现年六十有一,妻子李氏五十九岁,有四儿一女,赵兴有是儿子中的老三。

  大儿子赵兴君也在村里种地,妻子就是昨天来的吴氏,有二子一女,来的夏氏是大儿媳妇。

  大女儿远嫁到几百里之外,年轻的时候还回来过几次,已经好些年没回来了。今年三十九,生了七个都是儿子,听说日子过的有些艰难。

  老二和老四不住在村子里,都住在凤鸣城里,一个是铁匠,一个是狱卒。

  秀萝想昨天吴氏说起各家的复杂关系,起好奇的问付氏道:“我爷爷还在,怎么会分家的?”

  古代不都是老人去世后儿子才分家么?看好多小说不都是这样么?为了分家吵的不可开交?

  付氏道:“你爷爷主要是为你四叔,当然也受了那开国丞相姜丞相影响。”

  还和大人物有关?秀萝更有兴趣了:“哦?有什么影响?”

  付氏道:“听说那姜丞相有三个儿子,小儿子没成家时,就分家了。还和太祖爷说儿孙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孝顺,和分不分家没关系,兴许过的更好,还不影响兄弟情分。

  甚至,他分家后还跟着小儿子过,大儿子、二儿子都在外地,结果真如姜丞相所说兄弟间情分没淡反而更好了,这事传开来,朝廷上和民间效仿的就多起来了。”

  这姜丞相还真是个人才啊!秀萝又道:“那又关四叔什么事?”

  付氏见她有兴趣,细细讲了原因。

  那时,赵家老四赵兴义年纪比其他孩子小很多,还在县城里读书外,老大赵兴君、老二赵兴臣、老三赵兴有都已成亲。

  赵原根老两口,赵兴君一家和赵兴有一家住在村东的赵家老宅。

  赵兴臣因为从小在铁匠铺子里做学徒,学成后,由他师父说媒娶了一个杂货铺家的姑娘姜氏为妻,一直也没回村里住。

  赵兴义常年待在县学里,因为遗传了赵家人的好相貌,被住在县学附近的一位王姓狱卒的女儿看上了,但是这姑娘比赵兴义大两岁,赵原林和李氏听说后就不同意这门亲事。

  这王狱卒只有一个女儿,原本也没看上赵兴义,说赵兴义没啥能耐,只空有副好皮囊,可扛不住自家女儿在家天天不吃不喝的闹腾,没法子只好答应了亲事。请了人说项,承诺如果两人成亲,过两年赵兴义如果还考不上童生就让他顶了狱卒的差事,王狱卒则回家养老。

  但王狱卒也提了条件,赵兴义成亲后要在城里住,人家就这一个女儿,自然想离的近些。

  这下赵原根和李氏动心了,他们其实心里明白赵兴义读了十多年的书,连童生也考不上,可见真不是那块料。而现在他有机会得到个吃公家饭的差事,也算是个不错的出路。媒人又下了力气给撮合,最后老两口就同意了。

  可县城里的房子可不便宜,这些年赵兴义读书就没少花钱,要是直接给他买房子成亲,对那其他三兄弟太不公平了,说出去当村长的大哥就不能同意,也没法堵住村里人的悠悠众口。

  赵原根和李氏商量了几天,最后决定分家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ma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ma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