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9章 火车稚形和电力初显_人在南宋,我与蒙古争天下
笔趣阁 > 人在南宋,我与蒙古争天下 > 第509章 火车稚形和电力初显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09章 火车稚形和电力初显

  所以现在还不能实用,就是个试验品,证明蒸汽机可以带动车厢,证明皇帝陛下的火车将来是可行的。

  看完后,四周当然在都是先吹吹皇帝牛逼了。

  赵与芮还是不满意,因为火车似乎看起来还是比较遥远,照这动力速度,蒸汽机还得改进,继续改进。

  但对大宋的工匠们来说,已经相当不错,毕竟赵与芮上台才二十年左右,真正发展科技也就是十五年时间。

  “陛下,这火车以后有何用?”此时首辅秦卓试探着问,他知道这玩意用了大宋好多精力,也花了好多钱,但看起来平平无奇。

  “现在动力不够,其他方面也需改进,等改进之后,你们看他的车厢,可以拉十节,二十节,每节车厢可以做的比现在大几倍,因为朕现在的轨道是比较小的,到时轨道可以变大。”

  “车厢可以变大,能拉十节,二十节,一辆火车,可以运几个营的军士,或几千几万石粮。”

  “他不需要马,只要铁轨造到那,就可以日夜不停,十二个时辰,拉到那。”

  赵与芮稍微一解释,在场的官员和工匠们都能听明白。

  “国之利器啊。”有人惊呼。

  “火车出来之后,在国内的海运和河运效用就能大大降低,人力成本可以解减,效率提高,以后治理河道,就是防水患为主,运输的问题反而是其次。”

  赵与芮现在这个火车和轨道是个缩小版的,还是有很多方面要改进,唐正和艾西尔认为,再给他们两年时间,拉起一个完整的车厢应该没有问题。

  赵与芮现场表示给参与蒸汽火车研究的人给予赏赐,接着又跟着两人到另一个更隐密,看守更严的工厂区域。

  进入厂区后,赵与芮突然停下,然后左右看向群臣。

  群臣们莫名其妙。

  赵与芮突然大声道:“爱卿们有没有注意过平时的一些自然现象?”

  “如果有人距离你们很近,对着你们耳朵大声的说话,会不会觉得耳朵嗡嗡响,咱们在炮场看打炮,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?”

  “回朕下,确实如此呢,每次打炮,臣都捂着耳朵,还能感觉到脑子里嗡嗡嗡的。”

  赵与芮点头:“把东西扔进水里,除了能溅起水花,还会有水纹波动。”

  “声音的振幅够大,就会产生音波,水受到作用,也会产生水波。”

  “音波看不见,但可以感应到,音波越强,人会感觉到越难受。”

  “那么,诸爱卿看,外面还有没有其他波?”

  秦卓灵机一动,笑道:“陛下,是不是还有风波?”

  这个秦卓还是挺聪明的,想着音波看不见,那风也看不见,是不是有风波。

  赵与芮被问的一愣,很快又反应过来:“秦爱卿很有想法。”既没否定他,又没认可他,算是给丈人秦卓一个面子。

  不等秦卓再问,他赶紧道:“爱卿们知道电吗?”

  “雷电?”有人惊问。

  古代人对雷电还是很敬畏,通常会认为是神灵。

  “雷是雷,电是电。”赵与芮继续卖弄他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优越感:“雷声的传递就是声波,因为它比电光的传播要慢,所以我们都是先看到闪电,再听到雷声。”

  “大伙在雷电下雨天时可以到窗外,或门外看看,必然是先看到光,再听到声音。”

  “而电,不只是存在自然天气中,我们平时也可以创造。”

  “摩擦容易生电,爱卿们穿过毛绒或厚重的棉服没有,如果在漆黑的晚上脱衣时,就能看见发亮,那就是电,甚至,你能感受到皮肤针剌的感觉,那就是被电击了-――”

  “电,有着无与伦比,无比神奇的功能,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,只要大宋先发明创造了电,无论以后的皇帝如何败家,大宋或者说我宋人,将永远领先,不可匹敌――”

  赵与芮说的激昂人心,大伙却是半信半疑,毕竟电这玩意太神奇了,以前所有人都是相当敬畏的。

  但赵与芮说的有板有眼,而且这些年赵与芮说过的所有东西,几乎都实现了,所有人也从心里深处,对赵与芮有深深的佩服甚至说是崇拜和信任。

  跟随着赵与芮的脚步,大宋最重要的内阁成员们,正被一步步带进工业化的世界。

  众人很快看到一个新奇的画面。

  现场造了一个大型的水池,水池里面能看到有层厚厚的东西,并且正在融化,而水池边上,还有工人们在往里面倒着些东西。

  秦卓眼尖,一眼看出是什么:“陛下,这倒水里的可是精盐?”

  “是的,朕正在教他们用盐水。”

  赵与芮说话的同时,又叫人从边上搬来新的玩意。

  一边往水池里放,一边向大臣们解释。

  “这是铜片,这是锌片,咱们以前又叫白铅,水锡,是――我们这个世界,第四常见的金属。”

  马上有人问:“前三个都是什么”

  有人在心里默默算了算,金,银,铜,铁,铅,这个所谓的锌,居然排第四?

  平时也没人注意啊。

  古人叫白铅,用的很少,而且不好弄出来,所以很多人是第一次听到。

  赵与芮想了下,只好道:“铁,铜,银。”这会也只能这么说,但放后世,要改成铁,铝,铜。

  赵与芮说的第四常见,其实在现在也是不存在的。

  古代弄锌还是比较麻烦,宋以前,都不能大规模制作单质锌,一直到宋以后,才用炉甘石制成单质锌或黄铜,当时主要的作用也是制成黄铜。

  黄铜就是铜锌合金,在宋朝时,因为铸铜钱亏本,还没有得到大力发展,而明清因为大力有黄铜造钱,对单质锌的需求达到巅峰,清朝前期,仅贵州一省,铅和锌的产量就达八百多万斤。

  1872年在一艘从广州到欧洲的沉船里,发现了明朝万历十三年的金属块,经测定后,是含锌量98.99的锌锭,这是明朝的锌块,在几百年后,由清朝卖到瑞典,然后沉在海里,可见明朝的单质锌工艺也是比较发达了。

  秦卓的儿子跟赵与芮弄过铜钱,知道这玩意可以制黄铜,也是宋朝现在铸钱的重要材料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ma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ma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