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7章 各地形势,白氏改制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
笔趣阁 >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> 第257章 各地形势,白氏改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57章 各地形势,白氏改制

  第257章各地形势,白氏改制

  白公国,朝歌,白府

  白贯看着手中各地暗卫收集起来的情报,其中关中的情报最为突出

  “暗卫关中部京兆尹部:新政下达一年,豪强消失,百姓分得其地,粮食大丰,百姓富足,皆言新朝之美。

  然新政不上大夫,新政对于各个宗亲、外戚、两千石以上家族并没有改变,因此各家对其并没有反应。”

  “暗卫关中部长安部:朝堂之上,包括公子在内,有三分之二的人忠于新朝,另有几十人迫于新朝威势顺流,有一部分刘氏宗亲正在暗地里谋划叛乱,但是经过分析,成功率不足两成。大部分人因为正在观望朝廷动向,故而没有动作,但是豪强对于新政普遍不满。”

  “暗卫关东部:经过各地上总的情报分析,各地因为皇帝的威望还算稳定,但是有一部分刘氏宗亲正在策划叛乱。

  另各地有灾害发生,当地府衙全力救灾,灾情已经好转,预计不日平息。”

  “看吧,这朝廷的新政还是有一些作用的,若是能够成功的推到全国,这新朝,说不定就是下一个汉朝。

  但是若是推动失败,就是下一个秦朝。只不过当初反秦的是六国残余,这次是天下豪强。

  如今新朝已经得罪了豪强,只是畏惧中央实力,不敢有所动作,若是中央压不下去,必会遭受反噬。”

  白贯将一部分情报递给白室看,白室看完后询问道:

  “父亲,那我们怎么办?如今事态不明,战事又起,左右新政还没有推下去,不如将兄长叫回来商量一下?看我们白氏如何做。”

  白贯叹息的摇头道:“恐怕你兄长不愿意啊!”

  “为何?”

  白贯看着白室道:“室啊,看来你对你兄长还是了解太少了,伱兄长有大志,其已经超脱了历代家主的限制了。

  他的心已经不在家族了,或者说,其志在天下,他始终相信王莽就是那个实现家族千年夙愿的人。”

  “可是他是家族下一代的家主啊。”

  “正是因为如此,他才将自己整个的投入其中,你看看吧,这些政策,是可以解决当下大部分的问题的。

  如果成功,新朝的成就将不亚于汉朝,而家族千年的夙愿也将实现大半。”

  “那我们为什么不全力帮助王莽和兄长,这不正是我们所愿的吗?”

  白室是相信白宣的,因为在他的印象里,白宣一直都是一个好大哥形象,在白贯外出任职游历时,他们兄弟姐妹几个都是大兄白宣照顾,不管是学习还是道理,许多都是大兄教的他们。

  白贯没有直接回答白室的问题,反而问道:“如果有选择的话,你会将自己的性命寄托在其他人的手中吗?哪怕是你最亲的人。”

  白室深受家族影响,白氏一直对家族子弟灌输的观念就是,一切为了家族,一切为了天下人,一切求己。

  “如果有选择的话,我当然会将性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,不是不相信亲人,而是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,哪怕是失去了性命,也不会怪其他人。”

  “家族也是这样啊,你看王莽的新政,他已经将地方上的豪强打为了敌人,你要知道天下有多少豪强。

  就算他将各个世家大族排除在外,或是暂时不动手,可是这些豪强大多是依附于世家大族的,双方的联系错综复杂。

  豪强受到了伤害,那些高门大族会不出手吗?就算不走上台前,也会暗地里支持,因为唇亡齿寒的道理谁又不懂呢?

  豪强解决了,那天下握有最多的土地的是谁呢?必是他们。然后又是谁?恐怕就是那些公侯封国了吧?

  所以走上这一条路,注定是与天下人为敌的,哪怕是为了天下百姓,可是天下百姓掌握在谁的手中呢?不还是那些大族豪强吗?这下你懂了吧!”

  “您是说,王莽的胜率不大。”王室猜测。

  “你再看看这个吧!”白贯没有回答,而是将一则情报递了过去。

  “暗卫关东部南阳部:由于郡县名称发生变动,各郡县政令发生混乱,官吏疲于解释新名称,对新政疏忽,各地百姓仍然用南阳郡人士自称,新地名在当地流传度不高。”

  “不花费精力去推行新政,反而大力气去改变各地的地名官名,岂不是会造成政令流通不畅,各地官吏要重新熟悉官职,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下降。”

  王室犹豫道:“可是大兄写信来过,说王莽这样做是为了尽快消除汉朝的影响,让百姓更快心向新朝。”

  白贯摇头道:“大汉的影响不是靠改名就可以消除的,如今关中新政的成功,是因为关中豪强力量太小,朝廷力量太大,而新政确实给到了百姓的实惠,所以关中百姓才会心向新朝。

  但是关东不然,朝廷虽然力量强大,但是地方的豪强力量更强大,在没有消除豪强影响力前,如此胡乱指挥,只会给地方豪强动手的借口。

  新政没有推行下去,竟然又耗费国力去远征西域,逼反属国,这不是头脑有疾吗?你可以等,但是各地豪强会给你反应的时间吗?”

  “所以,父亲,你是不看好王莽?”

  “你知道祖宗为什么说,实现天下大同的前提一定是保存家族吗?因为你不能保证所依靠的人永远不变,而不会变的永远都只有家族。

  只要家族生存下来了,这个千年的夙愿,天下的大同,早晚都会实现。而这,也只有我们才能实现,我们是传薪者,只要我们存在,薪火就不会熄灭。”

  王室站起来对着白贯恭敬道:“父亲放心,我会以家族为重,不会肆意,只是,大兄他?”

  白贯叹息道:“随他去吧,他已经决定了就此跟着王莽,追随他心中的大志,就算我们将他强行带了回来,也将是行尸走肉。

  而且他还不算是家主,他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,只要他不做家族有害的事,就随他去吧,他早晚会看清王莽的面目,他是深陷其中,当不得我们旁观者清。”

  “是。”

  虽然白室知道了白贯放任的态度,但是他还是决定要写一封信,将家中的分析告诉他,想让他自己醒悟。

  既然关中的新政成功了,那白国国内的与汉朝相同的顽疾也可以治愈了。

  经过两百年的发展,白国除了太行山中的自留地,其余的地方与汉朝没什么两样,最多是基层官吏更加清廉,能力更加强。

  因为他们距离朝歌太近了,而且白国对这些官吏的俸禄也十分高,除了正常的俸禄外,白国还会将当地的财政拿出百分之一作为当地官吏的奖励,按照官阶梯次分配。

  其余的,自留百分之五十九用作发展,上交白国百分之四十。

  而地方财政上缴朝歌后,白国会拿出当年财政的百分之五作为中央官吏的奖励,又会拿出百分之五,作为与白氏共进退的五大氏族苏、全、原、黑、王的分红。

  因为在白国,从周朝,就没有封土的惯例,立了功,有两个选择,一个是升职,一个是自己拿走丰厚的奖赏,包括但不限于房子、马车、铜钱、布匹等等。

  而早在白国初立时,开国之君光信公就与五大氏族立下契约,不分封他们,而是拿出国家财政的百分之五,作为五大氏族忠心跟着白氏的奖励。

  因此白氏与五大氏族是同进退,真正的与国同休,只要是为白国好的,五大氏族没有不同意的,只有国家收入高了,自己家族的收入就高了。

  再加上有些子弟在外当官吏,又有收入供奉给族中,所以五大氏族才能够维持如此多的子弟和族学。

  而白国的财政商税超过农税,重视农事,主要是重视粮食产量,防止外国卡脖子。

  但是因为大族的惯性,虽然白国经商之风盛行,但是两百年下来,还是有许多豪强的出现,越来越多的平民沦为了豪强的佃农或者县城的市民。

  如今关中给白国打了个样,白国只需要照着执行便好。

  白贯以白公之名,下达了国田令,收缴全国所有田地归国家所有,任何人不得交易土地,以前的私人田地,全部都由白国按照市场价收购。

  然后白贯再派白室为量田使带队给全国拥有农籍的百姓分田,比例按照关中那样,不过男女同比例,都是一顷。

  如果只是用钱收购田地,还是有人会不满意,但是白贯又给他们了其他优惠,如可以放低限制,让他们跟随白氏商号经商,或者是推荐他们的子弟进入白国国内比较好的学堂,以及任职官吏的优惠。

  白国本就经商之风盛行,这些豪强有了钱,立即就投入到了以白氏商号为主的白国商会中,跟随着白氏商号开始经商。

  所以收缴田地和分田的政策实行的很是顺利。

  接下来,就是整顿官场、彻查腐败了,在与五大氏族族长通了气后,才回到家,还没有喝口水的白室又被白贯任命为巡查使,带人整顿官场和军队,将那些混日子的和贪官,该踢出去的踢出去,该下狱的下狱。

  一时间,白国风气一清,一扫百年的暮气。

  而白国中央军的五千人又重新招募了起来,开始了恢复性训练,因为白贯感觉,乱世要来了。白氏能否在这场乱世中生存下来,还要打一个问号。

  长安,御史府

  正在值班的白宣看着家中的来信,不禁感到叹息。

  王莽的一些改变自己又何尝不知呢?无非是好大喜功了一些,松懈了一些,这都是人之常情。

  但是他为了天下人的观念没有变,只要王莽一日没有放弃新政,那么不管王莽变成什么样,他都会跟随。

  不仅是为了王莽对待他的友情,更是为了新政,在白宣的眼中,只要新政成功,天下一定就会大变,而且是变得更加好。这是他对于自己一手提出来的政策的自信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ma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ma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