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9章 近乡思怯,使者蔡愔奉命出使归来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
笔趣阁 >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> 第299章 近乡思怯,使者蔡愔奉命出使归来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99章 近乡思怯,使者蔡愔奉命出使归来

  第299章近乡思怯,使者蔡愔奉命出使归来

  一旁的蔡愔此时已经心急如焚,生怕摄摩腾和法兰心软,但是好在两人都是得道之人,不会随意的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决定,说了去大汉,就去大汉。

  最后婉拒了大宛王的请求,随着蔡愔继续往东而行。

  但这一次还是让蔡愔提起了最大的警惕之心,如今西域遍地都是信佛的人,而且都是得到了残经,如今两个得道高僧来了,就如同黑暗里钻进来两个光之巨人。

  他们知道,如今的归途,最大的阻碍不再是沿途的马匪和战乱,而是那些想要让两位高僧留在当地的国家。

  因此在沿途,蔡愔等人不断向两位灌输,大汉国内的百姓,如何如何渴求佛的照耀,皇帝陛下甚至到了不看佛经都睡不着觉的地步,就等两位前去解释,可见情况之危急。

  又说,大汉百姓最是懂礼聪明的人,只要他们一去,肯定能让佛光很快的铺满全国之类的夸张之言。

  不过这也能体现出他们此行的艰苦,因此他们没有多耽搁,只是过了两日,就上路了,接着往雒阳赶去。

  摄摩腾和法兰十分明白他们的担心,但是没有多说什么,只是一路上耐心聆听使团成员的夸张之言。

  过了鄯善国,不远就是大汉的边陲,凉州敦煌郡所属玉门关与阳关了。

  “吱呀呀!”厚重的城门被十几个膀大腰圆的士兵缓缓推开,露出了里面的道路。

  听着浑厚的汉音,隐隐约约可以看着熟悉的肤色和汉制甲胃,让两个久处异国的游子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。

  他们举着手慢慢靠近城墙,而城墙上的汉军也握紧了手中的兵器。

  在前汉时候,汉匈两方的小股部队的人马,在玉门关和阳关外经常展开厮杀。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西域之人没有办法前来大汉的原因。

  好在他们一行人少,目标小,险之又险的躲过了几路游荡的匈奴骑兵,终于抵达了阳关之下。

  从历史上来讲,雒阳(洛阳)作为一座城池来存在历史是悠久的,只是比起朝歌来说差了一点,但是也算是天下名城。

  而且这一路上,服饰破损严重,又没有卖汉服的地方,只能换上异族的服饰。再加上一路上环境恶劣,风沙迷漫,每个人的脸都被吹得粗糙不已,原先身为汉人的细腻皮肤不复存在。

  往车师国方向走,一路直抵西域的北部;往鄯善国则是南部,在这三国交界的结合部,匈奴人经常在此狩猎,屠杀前往西域与大汉的一切商人和使者。

  永平十年

  九月

  蔡愔带领的使团成功回到了大汉的国都雒阳,这座雄伟的,人力难以匹及的城池,第一个展现在他们面前的,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高耸的城墙。

  三年前,他从雒阳出发,雄姿英发,三年后,他完成任务,从遥远的国度回来,历经风沙,只有一样没有丝毫的改变,就是这根由皇帝赐予的,代表他身份和尊严的节杖。

  他双手平捧着节杖,用最大的力气大声道:

  “奉陛下之命,出使天竺,使者蔡愔,今日完成使命,携使团成员十七人,贵霜使臣三人,天竺国高僧两人,沿途诸国使者十三人,高僧随从五人,请归国!”

  听到了蔡愔的一系列介绍,再看向他手中拿着的节杖,文克知道,这位是真使者,于是不敢怠慢,亲自前去查验、迎接。

  去的时候,担心被敌对的国家抓住,去匈奴人那里领赏。不断躲避着马匪、强盗、乱军等,忍受着西域恶劣的环境,漫天的黄沙,一眼望不到头的沙漠。

  蔡愔害怕被误伤,随即让大家停留在原地,自己和秦景上前表明身份。

  再迁入长安已是不妥,于是将关中的一些礼器全部迁入洛阳,正式将他定为大汉的国都(东都),将长安作为西都(陪都),为了体现大汉的尊贵,光武帝将洛阳改为雒阳。

  从鄯善国而来,多次躲避匈奴人,整个人蓬头垢面,怎么看都不像一个汉朝使者,宛若国内的一个流民。

  确认无误,文克又恭敬的行了一礼,然后翻身上马,奔驰到城下:“开门,迎接汉使回国!”

  抵达蔡愔面前两三步,文克下马,拱手道:“还请使者见谅,职责所在,不敢不察。”

  蔡愔点头,然后昂首挺胸将节杖递到文克的面前,文克不敢上手,只是眼睛围绕着节杖仔细看,因为除了使者,任何人接触节杖都是死罪,而使者丢失节杖,也是死罪。

  蔡愔选择了从阳关而入,因为阳关更靠南,距离匈奴人更远。

  但是身后的众人再也忍受不住了,有的突然坐地嚎啕大哭;有的沉默不语;有的跪在地上,双手合十,这是在路上信了摄摩腾和法兰的佛教。

  众人在阳关的关城内剪完头发和胡须,舒舒服服的沐了一次浴,换好准备的汉服,一身收拾利索了,只是皮肤依旧粗糙。

  城门大开,蔡愔向后招了招手,然后骑着马,左手控马,右手高举着节杖,带头向城内走去。

  洛阳,始建于周朝,西周的周公在此地修筑洛邑,以镇抚东边的殷商遗民。东周时,周王朝正式迁都洛邑,它作为一座都城正式登上历史舞台。

  他们一行人从永平八年从雒阳出发,仔细算算,如今应该到了永平十年了,也就是说他们连续两年,一刻也没有停歇,一直处于陌生的环境,说着陌生的语言,精神永远紧绷着。

  进入雒阳,呈现的却是与城外不同的,另一个世界,繁荣、嘈杂、雍容、严肃、宽广、逼仄,这些词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,但是却没有丝毫不妥。

  可是这也为他们带来一些麻烦,每到一个国家,就要担心两位高僧被其他国家给劫了胡,唯恐自己又要原路返回,再回去贵霜国或者再远的天竺诸国重新请一位高僧,多次惊吓,让他们心力憔悴。

  因此,第一次看上去,就有一股历史的厚重感,和作为军事重镇的铁血感。

  按理说,他们远在他乡,内心十分空虚,而两位佛教高僧就在身边,日夜讲法之下,很容易就改变了信仰。

  然后到了秦汉时期,秦朝将洛邑变为成周城,作为三川郡治所,也是关东重镇。前汉时期,洛阳的名称正式确立,它作为大汉镇守关东的重镇,多次被汉帝下令加宽加高城墙。

  回来的时候好了点,虽然行路的环境还是一样了,但是有着两位佛教高僧在,经过沿途各国的宣传,在西域这个普遍信佛的地方,都知道有一行汉人,他们中有两位得道高僧。所以一般的匪徒并不敢向他们这支队伍发动劫掠。

  除了有一段时间是语言不通外,最主要的还是他们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,对于佛教的一些礼仪,不敢苟同。

  而又为了到达大汉时,更好的开展工作,等到了且末国也叫小宛国时,两位大师已经能够说得明白汉话,看得明白一部分汉字了,速度之快,让有语言小天才之称的秦景都为之咂舌。

  虽然蔡愔十分激动,但是毕竟手中拿着代表着皇帝的节杖,所以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感和动作,只是落泪,没有太大的举动。

  关城之上,早就有守关的值班军官,前去叫来了玉门关的守将文克。

  当他们一行人到达关城之下时,关城浮现起一阵骚动。

  关城的城门打开一条缝,文克带着亲卫几骑,慢慢朝着蔡愔两人而来。

  好在,如今总算是到家了,好日子就要来了。

  “来者止步!此乃汉朝边关,勿谓言之不预也!”

  这一段路程,蔡愔走得格外的小心,一有不对,立即带着队伍躲到了沙丘后面,因为此地正是大汉与匈奴在西域争夺的关键之地,常有匈奴人出没。

  但是没有,整个汉朝使团,十八人,就只有一个信了佛,而且这人还是汉人与匈奴人的混血。

  也因为这种原因,摄摩腾和法兰两人对汉国的儒学产生了极大地兴趣。

  就连一直保持威仪的两位高僧,嘴里的经文也念得越发的快速了。

  因为虽然此地是大汉的国境,但是距离国都雒阳,还有上千里的距离,这也让第一次来大汉的贵霜使臣和西域诸使臣,深深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大国。

  由于自从光武帝以来,大汉一直秉持着收缩策略,所以已经很少有汉家骑士在关外游荡,关外几近成了匈奴人的自留地。

  直到光武帝登基称帝后,攻下洛阳,将洛阳作为临时都城,但是还是希望迁入关中长安,但是后面长安被赤眉军焚毁,关中凋敝,又有隗嚣在陇西威胁。

  不怪城墙上的汉军认不出他们。

  而隔着北边不远,就是被匈奴驻军的车师国,而鄯善国在车师国和大汉中间靠西边的位置。

  然后一支箭插进了距离两人面前一两步的地上,可以清晰的看见,箭矢上的箭羽还在微微颤抖。

  蔡愔从秦景的手中接过一个被布条紧紧缠绕的长棍,解开布条,露出里面的物件,是一根崭新的节杖,上面的牦毛也是十分干净。

  两旁的士兵皆低头表示敬意,因为节杖,代表着皇帝的意思,相当于皇帝亲临,一旁的文克也不敢走在前面,而是落后蔡愔一个身位,以示尊敬。

  这就是大汉吗?此时,在他们的眼里,大汉已经是作为整个世界,唯一强大的国家存在了。

  这一路走来,让人生畏的国土距离,而且他们听说这才是横跨大汉的一半距离;护送使团回京的边关的精锐骑士,在他们眼里,这些人都是他们国家能够上史册的人;还有这个他们根本就想象不出来的巨大国都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ma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ma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