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7章 酒剑仙,公族府,边境卫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
笔趣阁 >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> 第337章 酒剑仙,公族府,边境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37章 酒剑仙,公族府,边境卫

  第337章酒剑仙,公族府,边境卫

  微波荡漾的湡河之上,老渡夫站在船头轻轻地摇着船桨,也顺便听着船篷里师徒二人谈论着的不为人知的道家辛秘。

  张角聚精会神的接受着白太宾的描述,也知道了自己师门的道统。

  “师父,您说说您自己呗,我们都认识这么久了,我还不知道你的事,要是以后他人问起,我又该如何回答?”

  张角好奇的问着,白太宾微微一笑,扶着胡子哈哈大笑:“今后要是有人问起,白太宾是个什么样的人,你只管说:‘皓灵观中一老道,红尘世里酒剑仙!’”

  说完举起酒葫芦,仰头猛饮,略显浑浊的酒水顺着银白的胡须打湿了衣襟,天青色的洗得浆白的道袍,几团深青色,正在向周围晕染。

  白太宾,白国白氏,不是太行白氏。从小嫉恶如仇,以任侠自居,喜爱剑法。后来被皓灵观真显真人收为弟子,习得天师府《道剑三十六式》,最后自创了《太宾剑法》,是天下少有的大剑豪。

  又开展了清查贪腐行动,打掉了一批上下其手,巧立名目征收赋税的贪官污吏,这才使得白国边疆的流民问题得到一些解决,不至于出现大问题。

  快要抵达朝歌北边的皓灵观时,张角终于问出了心中的疑惑。

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天下人已经将白氏的脉别分了类。

  两郡的太守本来还有些欣喜,流民问题让白国解决了,自己就轻松了,谁知道白国通过中央,直接向两郡施加压力。

  如今能够称之为氏的,起码要是豪强之上的家族,之下的,大多称之为姓。

  杨氏出于弘农郡,是汉以后的新兴大氏族,祖上是抢得项羽一肢的骑司马杨喜,被封为侯,弘农杨氏从此而兴。

  后来氏白的公族增加,姓氏上的相同,让他们天然的亲近了起来,不断联合结盟,逐渐成为分别于主家的白国白氏。

  雒阳白,因为府邸在玉真坊,又被人以玉真坊代称,手中有着朝堂人脉、太学祭酒、宣国公庙,文成侯府等诸多资源,还与白国三行有很多合作。

  于是以进入白国道路为分界线,南边是救苦寺,北边是救民观。两方人马泾渭分明,一边念着无量天尊,一边念着阿弥陀佛。

  之后杨氏自杨震以后,出现两名三公,多名九卿,是新兴氏族中最大的。再加上其与各方势力保持良好的关系,成为朝堂上的一大势力。不过其多与玉真坊有合作。

  其实自从进入白国境内后,沿途的景象就已经很不一样了。

  也正是如此,知道白国信教,边境的流民比之其他地方,更加笃信道教和佛教,使得这两个教派不得不再次开设观寺。

  进入白国前的是朝廷直属的白郡,由于此时政局十分混乱,白郡也深受影响,豪强大量兼并,百姓只得沦为佃户,一年起码有二三个月的时间是处于断粮阶段。

  只不过因为不喜静功,因此天师度以后,眼见天下越来越乱,就开始游历天下,四处惩奸除恶,剿灭山贼路匪,又喜欢喝酒,世人称之为酒剑仙。

  使得两郡不得不一同与白国处理这些流民问题,在白国派出的协助团的帮助下,两郡开始了对于不法豪强的清查工作,解决了一部分流民的生存问题。

  汉以来,天下对于姓氏的划分已经十分模糊了,有许多人不再遵循商周时期的姓氏之别,而是只以姓来区别家族。

  河东白就是白氏的公族,以往对白国有重大贡献的白氏子,其后代改氏时,得到主家认可,特赐保留白氏,可以继续氏白。

  出现朝堂之上,袁氏同出二公的局面,有许多不了解内情的人,将其统称为袁氏,列为大氏族之一。

  白太宾笑道:“这就要靠你自己去看了,修道修道,在一个修字,不修,如何知道?”

  加上白国扫除了豪强的压迫,解放了百姓开荒的积极性,又有官府不断修建的水利工程,使得白国遍地的良田,沿途皆屋舍。

  但是即使做了这么多,还是有许多流民聚集在边疆,期望自己能够被上天看重,走了狗屎运,被白国贵人看重,收为雇工,或者道观的道士看重。成为道童,就可以进入白国,过上富裕的日子。

  二人与巨鹿道路两旁光秃秃的荒土不一样,白国路旁多是花团锦簇,这显示了这里的百姓过得十分只好。

  因此师徒二人一来到白国与白郡的边境,就看到乌泱泱的流民聚集在白国边境卫设立的路卡前,破烂的帐篷杂乱不堪,但是他们却没有胡乱放置,而是将官道流了出来,设立在了道路两旁的荒野上。

  白王一脉的宗室,称之为太行白,意为从太行山中走出的天之眷族,以眉心神印为划分依据。而没有眉心神印的,一律是公族之人。

  因此在白国公族府,不仅存在着自周朝以来,从白氏而出的白姓之氏,还有天下数量最多,最为完整的其他一些与白氏没有关系的,其他诸如姜氏、姬氏、刘氏、吕氏、赵氏、王氏等,比较传承完善的谱系。

  如今除了太行白,还有其余三代改氏却被白氏特赐留氏的三白:河东白、雒阳白、修武白。

  无奈,大家只得四处去挖野菜、乞讨。

  袁氏出于白国五大氏之一的原氏,白国原氏衍生出了很多大家族,如常山元氏、渤海袁氏、汝南袁氏等等。

  修武白,因为常年的隐匿,除了在军中的人,很少听到他们的名字。手中有着军界的人脉、修武侯府、镇北将军府等资源,常年镇守北疆。

  其中刘氏是皇族,白氏是亚氏自不必多说。

  甚至有一个读过书被白国拒绝的流民,掩面而涕道:“今生恨兮,不能为白国者,书读千卷兮,不也枉然;来世愿兮,为白地一犬彘,目不识丁兮,不也情愿。”

  也正是有着寺观的存在,这数千聚集在此的流民,竟然维持了诡异的秩序,规规矩矩的排着队,领着白国施的粥。

  而北边则多是背着木剑的道士,看到不平之事,直接上去拳打脚踢,除魔卫道,遇到打架的人,不问缘由,两边都打,然后再慢慢跟他们讲道理。

  “师父,这里的人,怎么跟我们那里的人不一样,难道他们可以吃得饱饭吗?”

  甚至于有些断了氏的,都能够在白国公族府查阅到。

  由于河东白与太行白位置都处于白国,因此很多人都将两者混淆,混为一谈。将太行白和河东白都称之为,河东白氏、白国白氏或者河北白氏。

  由于白氏对于赐姓与赐氏十分苛刻,使得天下表面上姓白与氏白的人极为少,至少比起其他大族来说。

  其中准确来说,杨氏比之袁氏的力量更强,因为袁氏的特殊原因,使得二袁不仅不能够合作,反而多有争斗。二袁加起来比之杨氏,有过之而无不及,但是单个袁氏与杨氏相比,还是差一些。

  进入白国,就是另一番景象,由于白国能够很好的控制人口的多少,不断向外输出人才,还有清明的政治局势,让白国很好的运行了下来。

  如刘氏、白氏、袁氏、杨氏,此四大氏为当世最为顶尖的世家大族。

  但是白国自然知道收留大量流民会造成国内动荡,只得忍痛拒绝这些人入境,以非白国之民的理由将其拦在白国之外。

  让路卡的士兵查验完身份后,师徒二人,成功进入这个让人心心念念的神之所。甚至张角可以清楚的感受到,背后那一双双羡慕的眼神。

  这是大汉朝廷中央向幽州边境调集军队的最为快速的一条通道。

  不过白氏拥有族谱,又有专门的公族府,里面有专人负责撰写和收集天下几乎所有的谱系。

  由于知道白国富庶,而且名望高、有仁心,靠近白国的郡县百姓很多都往白国聚拢而去。

  白氏能够通过公族府很清晰的找到,之前从白氏改了姓氏的后人,而天下其他大族,若想要重开族谱,大多都会前往白国追根溯源。

  好在白国没有真的不管他们,而是每日在边疆前施粥,防止流民暴动。又派出官员前往白郡和河内郡,要求他们与白国一同振抚灾民。

  起先渤海袁氏和汝南袁氏同在白国麾下效力,后来汝南袁氏不满白国压制,脱离白国序列,自成一列,成为河南多个大族首领。渤海袁氏被白国支持,走上台前,与其对抗。

  南边的流民中经常可以看见有剃了头发的僧侣,握着木根在里面行走维持秩序,遇到恶霸,先是跟他好好说,不听,就是一棍子,再不听,就抓到寺庙里,接受佛经的洗礼。

  白国特意组织了一支边境卫,设在司徒府下,专门负责检验白郡与白国,河内郡与白国的边境百姓查验。

  师徒二人从任县坐船过南和县,抵达自幽州蓟县一路直抵黄河的大官道,然后一路步行,半个月后,抵达朝歌。

  这条大官道,也称为直道,从幽州广阳郡蓟县起,向南经过涿郡涿县、范阳县,进入冀州,过中山国、常山郡、巨鹿郡、赵国、白郡,抵达白国境内,然后接着是荡阴县、朝歌、汲县进入河内郡,从修武县境内直达黄河岸边。

  张角用力的点了点头,眼神愈加明朗,好似自己又有了一个新的目标。

  白太宾看着有所悟的张角,扶着胡子,对于这个弟子,愈加的满意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ma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ma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