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一零章 天门开_国运特许,先斩后奏
笔趣阁 > 国运特许,先斩后奏 > 第一一零章 天门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一零章 天门开

  誉王府上。

  孟行与钱谦益、闻挺、南海郡刘某等人紧锣密鼓,筹谋“震惊体”的话本。

  《震惊!中州王家豪门小姐,万里追夫!》

  《霸宠!孟公子你一生一世都逃不掉!》

  “……”

  光是看到这个话本标题,已经把钱谦益和闻挺震惊的要死。

  这样浮夸的标题,放在整个话本界也是相当炸裂的存在。

  “孟兄,你这书名的确抓人眼球,但是否太过浮夸?”

  “是啊,况且你还写自己,这事……”

  孟行道:“怎么,就许他们写我,我不能写自己?”

  “但你自吹自擂,太过了吧!”

  “哦,我的容貌,难道不能用风流倜傥、玉树凌风,无敌英俊来形容么?”

  “……”钱谦益等人顿时无言以对。

  孟行又道:“两位素有骚才,想请两位多写一些风花雪月、才子佳人的桥段,令人喜闻乐见。”

  钱谦益一拍扇子,显出大冬天也摇折扇的骚气,问道:

  “孟兄欲做什么?”

  “将我与王家的故事,迅速打开长京的话本市场,印书费我掏,推广费我掏,务必在坊间把许仙的名气压下去,使人人知我孟行!”

  “……这般名气,恐也没什么用。”钱谦益迟疑道:“这对孟兄考状元,并无益处吧?”

  ”正是。”闻挺也赞同:“虽话本好看,但我等读书人岂肯浪费时间在这等下九流之事上?”

  难怪两人不情愿。

  道、佛、兵、墨、法、儒、农、纵横……等各家各派,都有独立系统的学术思想,流传后世能长足发展,影响深远。

  但是写话本有啥出路?

  世人皆知,圣人在上,史为书,瞽为诗,工诵箴谏,大夫规诲,士传言,庶人谤。

  写,就是庶人谤,是下九流。

  没有治国安邦的作用,也没有其他各家在生活和精神上的出路。

  因其“浅识小道”,“琐屑之言,非道术所在”,所以被视为不入流。

  说到底,还是看不上百姓。

  孟行认为,天下之事,在皇帝,在群臣,也在百姓。

  对国运来说,也是这样。

  各家、各派利用朝廷正统的地位来传播思想,是从上到下,扩散影响。

  而受大众欢迎的,反应百姓思想,同时也能影响百姓,如果用话本潜移默化影响百姓,是从下而上,则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。

  在民间的知名度,从来都是有用的,尤其孟行能直接祭祀国运,是釜底抽薪,如果天底下的百姓认同他,甚至只需认识他,那么,他就能得到国运的更多响应,直接办大事。

  钱谦益和闻挺抗拒,孟行也不勉强,便道:“两位贤兄若是忙不过来,可帮忙招几名枪手枪稿,一应费用全由我来承担。”

  “孟兄发财了……”两人想到孟行找赵大家要钱的事。

  誉王被人弹劾,憋了几日出手,一下扳回局势,两人都知道是孟行的手笔,不得不服。

  钱谦益和闻挺想着,此人谋算不是自己所能及,管那么多干嘛,便说道:“那我们帮你找人……”

  反倒是南海郡刘某十分感兴趣,他对孟行特别崇拜:

  “孟某,这事交给我便成!我出钱出力,都是办的!”

  “咦,怎么好叫你出钱……”

  南海郡刘某有些赫然:“不瞒孟某,其实是市面上许多关于你的话本,都由我手中流出,故此有些经验,今日看你标题,我便觉得大有可为!”

  孟行大惊:“……好小子,原来是你!!”

  刘某忙摆手道:“我跟风而已,孟某故事在市井受欢迎,又不是因为我的原因!还不是因为大家喜欢听么?”

  “……”

  孟行心道,自己这个孟某也是贫寒出身,难怪出身普通的人有代入感了。

  孟行也不追究,当即与南海郡刘某商议搞话本的事,提升民间知名度。

  要趁年关将近,抢一波春节档的市场。

  不仅是长京的市场,孟行的目标还包括全国各地。

  因为刚刚起步,需要自费出版,铺向全国,刚入手的一千金和之前弄到的两千两,便流水似地花出去,其实也不怎么经花。

  但是没办法,这就是出名的代价。

  孟行忙的昏天黑地,又老是借钱,誉王看孟行鼓捣这些,有些疑问:

  “都快过年了,再过三月便是春闱,你不好好读书,搞这些有什么用?”

  “我自有用处。”孟行问:“王爷就藩有眉目了么?”

  誉王有内幕消息,道:“本来今年薛高要调离关内道,明年极可能去往中南道赴任,不过年前弹劾我的事一闹,被你了一插手后,老赵又跟他翻脸了,正在朝堂上咬的欢快!”

  “啊……”孟行叹道:“这些人一下合作一下翻脸,也太不要脸了!”

  “站在那屋子里的人,谁不是这样?”誉王嗤之以鼻:

  “别说,老赵学识渊博,颇能战斗,又是新任礼部尚书,格外卖力!中南道富庶之地,又是全国粮仓,万不可能让薛高染指,故此现在朝堂之上搅成一团。”

  “孟行,你可知薛高最终会调去哪里?”

  孟行道:“皇帝既出手,便是有的放矢,将王爷封地在陇西,薛高八成是要调去陇西道,跟你打擂台吧!”

  誉王哈哈一笑:“正是这样,陇西道原节度使致仕了,而原中南道节度朱温调任关内道,薛高便去了陇西道。”

  “陇西道比关内道更大,薛高看似高升了,但实际明升暗降。我有黄家支持,跟他硬碰硬也不成问题,接下来老薛有福了,嘿嘿!”

  薛家亲卫闻名天下,属于兵家一脉,黄家则是墨门一支领袖,在陇西根深蒂固,一山不容二虎,又有誉王搅局,皇帝是准备借刀杀人。

  孟行则问:“那中南道新节度使是谁?”

  孟行准备春闱后回南阳郡办大事,故此也关心统领南阳郡的节度使。

  誉王道:“中南道今年会启任一个新的节度使,会在几人之中挑选,目前倒还没确定。”

  孟行便不再多问。

  两人聊过一些各自的近况,分头忙碌。

  两人都很忙,因为新年要到了。

  这段时间,也正是京城最繁忙的时节。

  百姓准备过节,官员则在跑官。

  除了一些不可轻动的位置,为官一处,三年一任,将近年关,各地都开始官员考核,而在长京之中尤其,各路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往长京跑。

  加上明年春闱,各地读书人也蜂聚长京。

  各种因素,造成长京眼下分外的热闹的场景。

  腊月二十日前后,皇帝赵恒选择吉日在交泰殿举行封宝礼,将象征皇权的玉玺洗毕,然后将玉玺入匣收藏,名曰“封宝”。

  京内外各衙门同样照例封印,接着是欢聚畅饮,以酬一岁之劳。

  因此这一天的封宝礼,格外的隆重。

  到这日,朝廷、民间所有的纷争都要戛然而止,就算平时在朝堂之上斗得死去活来的各党,都要装出一副你好我好的和谐模样。

  这一天,在万众瞩目之下,皇帝赵恒在封宝礼之前,还要祭祀国运,巡视一整年的国运成果,并给天下赐福。

  皇宫之中,群臣汇聚一堂,几乎整个长京的大小官吏都来了。

  皇宫之外,长京城的各处,也有朝廷组织起来祈年仪式。

  孟行等举人,同样收到学政司的通知,要天坛去参加祈年。

  长京城各处,百姓同样自发参加这个仪式。

  这一天,就算全国各处的世外之地都会来窥探仪式,判断朝廷今年的国运是有所增强或是衰减,才好制定明年的相应策略。

  随着祈年殿的钟声响起,长京城四处同时响起钟声,代表着祈年仪式的开始。

  孟行与许多举人、秀才站在天坛之下,敬祭国运。

  与他人不同,孟行运转鼎势,当空结台,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直接祭祀国运。

  或许是因为周围的仪式,或是整个长京甚至全国都在祭祀国运,使孟行感觉今日的祭祀分外顺畅。

  孟行运着鼎势,身体稳固,他心神一动,神魂已率先跳入国运之中。

  他英灵未成,神魂好像一股气般在国运之中游来游去,四处巡视。

  孟行这时往下看去,下面的场景竟也是各外的分明。

  天下各处祭祀国运的所在,他都看得一清二楚。

  各道各州各郡各县各家各人,无数个点出现在他眼前,好像整个陈国的地图一下在他的眼前打开。

  其中,最引孟行注意的祈年仪式,最有响应的地方,自然是在长京的位置。

  这一日,国运也在空中露出一角,好似天上的天庭展露在普罗大众的眼前。

  这一幕,也令所有人欢呼雀跃:

  “要开天门了!”

  “快看!快看!”

  “我看到天上的神仙了!”

  “什么神仙,那是守护我们的祖先、英灵!快拜一拜!”

  这也是所有人翘首以盼的环节。

  国运之外,也有许多阴神、鬼神,甚至化神境的世外之人飞起,在远远窥探国运的动静:

  “陈国今年国运又胜往昔,可怖!可怖!”

  “陈国皇帝扭转国运颓势,不知道修为如何了?”

  “仔细看吧,若是年纪轻轻便成就了生灵境,我等还是蛰伏吧。”

  “哎……”

  皇帝的修为,一定程度便代表了整个国运的强度。

  所有人都在看着国运的动静,等着皇帝英灵登天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ma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ma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